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传输情况,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4月17日下午,河南省环保厅召开今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受省环保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段金生委托,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马书勇发布四项内容,一是一季度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四、今年第一季度环境违法问题整改进展情况一季度,我厅继续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督察力度,联合相关部门督促有关地方和企业加快整改进度、落实督办任务。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全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累计达标率为65.5%。三、我省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工作进展情况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保障发展,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豫政办〔2011〕144号),我省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其中:扣缴化学需氧量生态补偿金930.55万元,占扣缴总金额的31.99%。经现场核查核实,有5家企业、2个地方按照有关要求,对环境违法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分别予以撤出环保黑名单、解除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省辖市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为100%。
1、按月份统计:元月份共扣缴生态补偿金880.74万元,2月份为771.64万元,3月份为1256.51万元。三是我省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因为生态补偿制度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再分配,加之各省省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收入状况不同,对生态补偿的认识或者说对共有资源价值的认识有差别,可能无法达成共识,使生态补偿陷入只说不做的困境。
但我认为,这件事再难,也要积极去探索和突破,否则,跨省河流的管理就难以形成合力。一是甘肃人民为了保护好渭河源头的水质,付出了相当大的治理代价。生态补偿制度涉及利益和责任,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很难持久下去。生态补偿知易行难,陕甘两省的生态补偿试点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什么对话?在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陕甘上下游生态补偿资金交接仪式上,陕西省向渭河上游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提供了600万元渭河上游水质保护生态补偿资金,标志着省际之间生态补偿机制在陕甘两省率先实施。现任陕西省委候补委员、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但由于国情、省情不同,每个区域、流域的污染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等也有差异,因此也仅仅是参考,最终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陕甘这次实施的生态补偿,既不是财政的转移,也有别于国际上的惯例,而是先从支持上游环保部门加强监管能力和解决治污费用的补偿为切入,给定西、天水两市环保部门各300万元,用来完善、提升两市的监测、监察设备,进行人员培训和部分点源治理,可以说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第三句话是,实施生态补偿是对水资源价值的认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算清楚这笔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
三是搞生态补偿,对象要选准。但省和省之间要开展生态补偿就比较复杂,仅靠两个或几个省在同一层面协调难度较大,必须要有更高一层的决心和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或法规,否则很难进行。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探索,使渭河成为中国北方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生态化流域治理的典范。陕西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
与省际不同的是,一省之内的工作,只要省委、省政府认准了,下决心去做,协调起来比较容易。点击二焦点关注 补偿金标准的确定关键思路 开启生态补偿宜粗不宜细,起步更为重要,之后再进行规范和细化记者:此次补偿的600万元资金,来源在哪里?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的?何发理:此次补偿的600万元是从陕西省的环保专项资金中拿出来的,以后会随着陕西财力的增加有所增加。
目前情况下,只能留给研究人员解决。据最近了解,甘肃两市很认真,也很珍惜,定西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管理办法。
如去年年底,渭河潼关出境水质较上年COD下降了6毫克/升,咸阳和西安市界断面COD浓度下降了4毫克/升。这一办法实施后,从行政和经济上推动了责任落实。600万元这个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说实话,我们并不是根据一套公式科学计算出来的,也没有提出一个详细的资源补偿标准。而生态补偿正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倒逼我们陕西也要进一步保护境内的水,这是一个影响、促进的过程,体现了陕西省治理渭河的理念、责任和决心。二是两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一,单靠行政监管很难持久。
我认为,最终的补偿客体应是当地群众和企业,要通过补偿承认他们付出劳动的成果,并解决守责致贫的矛盾。陕西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我再补充一句,生态补偿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先通过使用这一手段,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渭水给了陕西人心灵以温润,我们怎能还她以枯竭。
各考核断面的出境水质考核以陕西省环保厅和甘肃省环保厅共同认可的监测结果为依据。上下游之间、上风向与下风向之间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补偿互动机制。
在会上,陕甘两省沿渭的6市一区签订了《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框架协议》。点击四焦点关注 生态补偿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关键思路 急需制定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偿标准或计算方法,重视补偿的对象选择记者:省与省之间、省内城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都存在阻力,那么这项工作难在哪儿?何发理:省内进行生态补偿,只要在省级层面领导重视,下决心去做就可以开展,而且阻力较小。我们想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管理制度,为什么会率先在西部两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开展?生态补偿的资金从哪里来?资金如何得以正确、安全地使用?下一阶段有什么规划和做法?对话人 何发理 陕西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冯永强 见习记者 肖颖点击一焦点关注 向甘肃省天水、定西两市提供生态补偿资金的原因关键思路 生态补偿是陕甘两省对渭河的自然情怀,是对沿岸人民的民生关怀,是对水资源价值的认可记者:何厅长,我们知道陕西省向甘肃省天水、定西两市送去了600万元渭河上游水质保护生态补偿资金,为什么陕西省要这么做?何发理:对于生态补偿的事情,我总结为3句话。但是这次的补偿,我们并没有按照这个来实施。
启动之初,各市也有一些消极抵触情绪,感到冤枉、不服气。其中,西安市的补偿款高达4790万元,占到了总数的53.64%,一下子触动了各市政府的神经。
渭河流域的文明,奠定了中国社会最早的政治制度、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的基础。如宝鸡市因为一条支流的COD浓度高达200毫克/升~500毫克/升,被罚了3000多万元。
千百年来,渭河以它的丰腴和富饶养育了八百里秦川,从炎黄到夏商周,再到秦汉唐,整个历史都在渭河这部水幕电影里面流淌。希望通过上下游的共同努力,能够尽早取得一些成就与经验。
记者:陕甘两省都是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却在全国率先实施完成了省际生态补偿,您觉得是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何发理:生态补偿在本省内实施起来比较好操作,但是跨国、跨界、跨省补偿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补偿标准和法律量化还有一定困难。历任陕西省林木种苗工作站站长。因此,两省首先着眼于大局,着眼于迈出第一步。
对于陕西来说,渭河流域更是集中了陕西省60%的人口、53%的耕地、70%的灌溉面积以及81%的工业产值。点击三焦点关注 陕西4市生态补偿开展情况关键思路 启动之初,各市也有一些消极抵触情绪,但是通过坚持和完善,到去年大家基本认可了,效果也显现出来了记者:据了解,陕西省从2010年开始在省内试行渭河流域上下游水质污染补偿制度,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何发理:是的,为解决共担环境成本、改善渭河水质的问题,我们在省内沿渭4个城市,即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市之间启动了《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记者:陕西省有没有借鉴国际和国内其他地方生态补偿的经验?何发理:当然,我们参考了一些国家如美国,一些城市如北京的做法。制定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如水质污染、生态水不断减少,在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问题等,使我们的母亲河生病了、衰竭了,这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渭河是陕甘人民的母亲河。